母校50华诞忆当年——陈才生
创建时间:2022-08-15   浏览量:9157

  岁月悠悠,高中毕业一晃二十多年,我忝列母校门墙,幸与有荣焉。值此建校50周年诞辰之际,欣闻母校又创全省高考佳绩,对母校的眷恋、怀念之情油然而生,故谨撰拙文一篇,杂记个人所沐校风、所受师恩,并献母校暨飨同学,以为纪念。兼呈一、二感想,略表对母校50周年华诞的祝贺。

  树干粗壮,枝繁叶茂,缘于根深蒂固。优良传统和校风,是母校的“根”。它营造了一种良好的环境和氛围,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和同化着这个群体中的每一个成员,这就是母校的优势和力量的所在。“杏坛化雨润三千,桃李春深更著花”,母校严谨治学的办学传统和积极向上的校风,恩师们的诚实、正直、善良、热情,从不同侧面深深地影响着我的成长历程。多少年后追忆恩师们的谆谆教诲,仍是心存感激,不胜言表,在校学习、生活的美好情景依然历历在目,记忆犹新。采撷几朵思忆的花絮,无一不蕴藏着我对母校热忱饱满的情结,这一切将伴我享受人生的早晴,到达事业的彼岸。

特殊学生

  我是一个普通农民的儿子。1980年秋,我从兰州驻陕空军部队退役后,到临川县一中插班求学,成了这所中学的一名高中补习生,由于有特殊的经历,我俨然成了班里最特殊的学生。对于这个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我倍加珍惜。虽然年龄偏大,文化底子薄,但我并不气馁,刻苦攻读。还记得刚入学时,因为班上人多,教室里挤得满满的。因为我的个头大,所以班主任把我安排在教室最后面的一张板凳上,但这并不影响我对知识的渴求。各科任课教师广博的学识,各具特色的教学风格,过硬的教学基本功,从语言表达到板书设计,从教姿教态到组织施教,以及驾驭课堂的能力,特别是敬业爱生、诲人不倦的精神,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置身品位高,学风正,文化氛围浓郁的校园,我打心眼里下定决心要发愤学习,将来好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为祖国增光添彩。

四苦精神

  难忘母校,难忘的就是母校的四苦精神。她的崛起,并迅速成为省内、国内一流中学,究其原由,就是因其有四苦精神的支撑:即老师苦教,学生苦读,家长苦供,政府苦支持。这四苦精神既是临川才子的成才渊源,更是“才子之乡”威名得以远播的强大动力。八十年代初,老师的待遇不高,但无一不在苦心钻研教学;学生学习的条件并非很好,但无一不在刻苦学习向上攀;绝大多数农村学生的家长经济条件并不好,但无一不在省吃俭用地供给孩子上学求知;政府的财力不厚,但从来都是只增不减地加大办学投入。临川一中就是秉持这一精神,把学校办得一年更比一年强。

不尚空谈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是千百年来亘古不变的至理名言,用之四海皆然。母校不仅拥有一批既有远见卓识,又富有开拓精神的好校长,更有一批德才兼备、事业心强、勤恳耐劳的教师队伍。“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教学上,他们都是得心应手,游刃有余的行家里手;在生活上,他们爱护学生,时刻关心着学生的健康成长。不尚空谈,是他们对学生的起码要求,也是母校几代人的道德准绳。诚实,是母校人人皆追求的美德;真实,是母校魅力和力量所在。在临川一中校园,学生们的作业从来都是独立完成,绝无抄袭,考试也从不作弊。弄虚作假,说瞎话,与临川一中学子沾不上边。久而久之,在母校求真务实的校风的熏陶下,我的骨子里溶进了母校那种不尚空谈的特质。不尚空谈,是我人生的座右铭,指引着我前进的方向。

  以上随手采撷的几朵思绪浪花,是回忆,是眷恋,也是激励。用现在的眼光来看,或许有些纯真、执拗,又或许有些偏颇、陈板。然而,正是母校用那结实而健壮的臂膀把我托进了象牙塔,使我从嫩小到茁壮,从无知到有知,从幼稚到成熟。恩师们的言传身教,使我懂得了做什么样的人,怎样做人,在我心中筑起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道德长城。难忘啊,永远难忘!在我人生奋斗的轨迹里,在用艰辛激起的生命涟漪中,处处都折射出母校的光辉。

  如今母校,今非昔比。她硕果累累,桃李满园,人才辈出,遍及海内外各地。忆往昔,日出江花红似火;看今朝,青出于蓝胜于蓝!“斑斓容颜好,五十正华年”,我衷心祝福母校的明天桃李春风花更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