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南山院士为石城媳妇竖起大拇指!临川一中校友会致敬陈爱兰
创建时间:2022-08-15   浏览量:12025

钟南山院士公众号“南山呼吸”2月28日刊登关于广东首批援助湖北疫情防控医疗组组长、广医一院队长、临时联合党支部书记、石城媳妇陈爱兰医生(李旺林妻子)长篇人物通讯,报道她逆行武汉抗疫事迹,作为钟南山院士团队的一员,体现了钟院士对陈爱兰工作的充分肯定!

情牵“疫”线 | 巾帼明志,诠释“国之重任,吾之担当”

“陈主任,又有一个患者低氧了!”病区的护士着急地喊着。

此时,患者因为新冠肺炎低氧血症导致呼吸困难,痛苦无助地呻吟着,陈爱兰赶紧给患者及时供氧——这样的一幕在初到武汉市汉口医院几乎每一天都在重症病房上演着。陈爱兰作为广东首批援助湖北疫情防控医疗组组长,广医一院的队长,临时联合党支部书记,她不仅肩负救治任务,还担负着带领好团队,确保队伍成员的医疗安全。

暴风雨来临裹衣逆行而上

除夕那天,钟南山院士所在的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发布了驰援武汉的人员征集通知,短短几分钟,心血管主任医师陈爱兰就率先主动报名。“钟院士亲自去武汉,我想疫情肯定比较严峻。”即便内心对即将面临的一切有所茫然,陈爱兰还是毫不犹豫地选择支持医院的工作,“参加疫情的防控是意料之中,接到任务就要马上出发是意料之外,不容半点思考,说走就走。我的行李箱是常年备着的,对于我来说不难。”

undefined

(陈爱兰第一时间主动响应驰援武汉征集)

作为有两个孩子的年轻妈妈,陈爱兰原本想好好利用过年的时间陪伴孩子。由于陈爱兰长年累月常态化加班,她妈妈最大的期盼就是一家人整整齐齐吃个过年饭。但是疫情面前,身为医务人员,陈爱兰只能安抚孩子和老人后,便动身带领团队赶赴武汉。


(陈爱兰幸福的小家庭和大家庭)

凌晨一点,医疗队的飞机到达武汉。寒冬雨夜,行李都被雨淋湿了,乱七八糟地耷拉在地上,这可都是他们上战场的依靠啊,陈爱兰和队友们着急地到处寻找他们的宝贝物资。等清点完所有物资安排妥当后,已经是凌晨五点,陈爱兰终于可以躺下稍作休息。上午10点半,陈爱兰参加了临时队长党支部会,下午又马不停蹄地参与培训。

undefined

(陈爱兰与队友们凌晨抵达武汉排队取房卡)

undefined

(陈爱兰与队友们参加广东援汉医疗队动员培训大会)

新型冠性病毒属传播性疾病,患者如洪水般涌入医院,危重症患者得不到及时的救治,连吸氧都是一件及其困难的事情。“最迫切解决的问题是:缺氧。” 作为第一批到达武汉的广东医疗队,陈爱兰和队友们发现救治“瓶颈”,任何一家医院都不可能承受这种对氧供的极端需求,他们顿时意识到此次任务困难重重。

巾帼之志,可以撑起患者一片天

陈爱兰在汉口医院的主要工作是救治重症患者。作为心内科医生的她,平时的实战经历让她在面对急危重症患者时能够及时作出快速的反应。病房之中,有时与病毒的较量面临的就是生与死的拼搏。

“救治及时,救治时机的判断尤其重要,及时解决关键核心致命的问题,比如氧。”日常的科学研究让陈爱兰的临床思维第一时间聚焦到这类患者缺氧耐受的特点。

1月29日,医疗队筹集了第一批20台制氧机送过来了,焦心的陈爱兰终于见到了曙光。但是由于病人实在太多,这还远远满足不了对于氧气的迫切需求,为了解决燃眉之急,陈爱兰和同事们紧急向当地医院申请了40个大氧气罐。笨重的氧气瓶,没有工人搬,医疗队的队员就自己上,把一个个百来斤的氧气瓶搬到位,氧气源总算输送到患者那里。

undefined

(第一次上班,发现中心供氧氧压力流量不足,开始使用氧气罐)

即便如此,靠氧气瓶这种最原始的供氧措施,依然不是长远之计。陈爱兰一边忙着重症救治,一边及时向后方大本营反映情况求助,随后,广东省钟南山医学基金会募集了156台制氧机。2月2日,广东省钟南山医学基金会捐赠的制氧机送到了——得知消息的陈爱兰和队员们激动地流泪,因为在这种和死神赛跑的紧急时刻,这一切对于汉口医院的病人来说,就是救命稻草。

(广东省钟南山医学基金会募集的医疗物资抵达医院)

对于在院持续低氧血症的患者而言,氧疗帮助他们度过了最危险的时刻。供氧资源有限而患者数量多,沉重的治疗任务压在医疗队身上。陈爱兰和团队只能想尽办法,包括采用中心供氧、氧气罐、制氧机等多种方式去增加氧源,使用储氧面罩提高氧的利用;应用无创呼吸机作为呼吸支持等。与此同时,面对复杂的病毒传播,陈爱兰早早认识到气溶胶对医护和患者家属的危害,为了尽量避免一些产生气溶胶的操作,她耐心指导患者正确戴好口罩。

“我们来了就是一家亲:广州有的武汉要有,只要是对患者有利的,广州都支援。”缺氧问题在武汉和广州双城的资源对接下,逐渐有了好转。一批批的广东医护人员陆续驰援武汉,“广州智造”的医用机器人也争分夺秒地奔赴汉口医院。“让医生回归本真,”陈爱兰由衷地感慨,“在这次疫情中,医生就是集中精力做好治病救人这件事,其他的困难迎刃而解。”

南山风格从岭南大地带到了武汉战场

一次查房过程中,一位患者拉着陈爱兰的手,一定要给她拍张照片。他说:“感激你们的无私无畏。虽然看不清你们的样子,但通过声音就感受到了温暖与力量,让我们有了战胜疾病的勇气与信心。”这句话让穿着密不透风防护服的她心头一暖。很多病人在得知陈爱兰和队员们是来自钟南山院士所在的医院后,对康复更加有信心。

undefined

(陈爱兰 彭红 李颖贤在病房查房)

陈爱兰谨记“奉献、开拓、钻研、合群”的南山风格。“我们不仅代表我们自己。”作为党支部书记的她,一直发挥着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走在前面担当起职责,“医院信任我,将这次医疗队领队一职交给我,我一定要照顾好几位兄弟姐妹,把大家平平安安带回去。”

undefined

驰援小分队齐齐整整一家亲:在陈爱兰这位大姐的眼中,谢佳星生活中是个广东仔,工作中是个实干家,张建恒生活中是暖男,工作中是个执着者,彭红护长就是个稳打稳扎的小姐姐,李颖贤是个开心果)

每天,陈爱兰和同事们相互“监督”着彼此的穿着——“我们的审美观已经改变了,密不透风才是最美的我们。”厚厚的防护衣里常常汗流浃背,防护镜里汗水和蒸汽模糊了双眼,细嫩的双手在多次消毒后破皮泛皱,但看着病患一点点好转,陈爱兰在心里长呼一口气。

长时间高压高风险的抗疫工作,容易让处在一线的医务人员精神压力倍增。“每日休息时听到同事爽朗的笑声是我最大的快乐,每次看到他们吃东西一扫而光我才安心。”大姐陈爱兰在医疗队中,时常关注着队员们的心理状态。外向随和的陈爱兰,总给人有种天然的亲和力。“每次听说他们睡得很沉起不了床,我调侃他们说:猪一样的生活是很幸福的。” 陈爱兰笑着说,学会苦中寻乐、缓解压力极为重要。

undefined

(陈爱兰与队友们身穿厚重的防护服互相打气)

undefined

(每天都想着大家一起分享生活和工作中的点点滴滴,释放压力)

休息的间隙,陈爱兰会给远在广州的儿子打电话,和他“汇报”自己阻击新冠病毒的战况,还和他约定回去后一起称体重,比身高,一起参加知识竞赛。

undefined

(陈爱兰与儿子视频,儿子很关心武汉疫情情况)

作为首批广东医疗队医生,陈爱兰在武汉汉口医院病区工作已经将近一个月。现在,随着社区和方舱医院的建设,汉口医院超负荷运载的情况已经得到了极大的缓解。发热门诊患者由2000个降到25个左右,一切已经步入正常运作。

“武汉当地目前救治工作的开展进入到有秩序的阶段。第一:筛查传染源,社区拉网式的筛查;第二:阻断传染源,建立方舱医院隔离和救治轻症患者;第三:改变定点医院的职责,目标就是收治重症和危重患者,给予必要的医疗支持治疗;第四:保护易感人群,所有人员外出带口罩,这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保护自己和他人。”现在仍然坚守在前线的陈爱兰,她充满信心,满怀希冀:快了,暖春要来了。